
股东之间总是相互猜忌甚至吵架?只因公司没做好这件事!| 股权精细化
2022-01-26
关注并将「同道摩金」设为🌟 星标 每晚8-9点准时推送哟~
大摩在股权系列文章中分享了很多控制公司经营管理的实战案例,但其实控制不是目的,利益——「财务盈利」才是目的。所以在投资合作中,财务的争夺很常见,因为大家争来争去都想知道公司究竟有没有赚钱、赚多少钱,大股东有没有通过关联交易等形式转移、侵占、挪用利益......所以在实操层面易发生争夺财务的案例。
//
大摩曾处理过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一家公司发生股东吵架,公司的财务总监由另外一位股东委派,权利很大,而且财务总监不向总经理报告,而是向董事会报告。换一个角度来讲财务总监的权利几乎与公司总经理同级别,CEO、CFO同时都向董事会报告。
从逻辑上讲是相互制衡的,但这家公司总经理的权限除了财务外什么都管控;结果有一天总经理找了一家保安公司,直接把财务室的门封住了,并在门口安排了两名保安看守,阻止财务总监进入财务室。
实务中这样故事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聊透「公司财务规范」这个话题。
01
财务公章、印鉴应由谁来保管?
财务负责人是谁?
向谁报告和负责?
财务公章、印鉴应由谁来保管?财务负责人是谁?向谁报告和负责?
这与“公章”的管理很类似,属于公司内部意思自治范畴,我国《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应当由谁来实际占有和控制;可由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等加以明确。但是实践中基本由法定代表人或董事、经理来实际掌控,最idea的当然是由规章制度来规定;若公司内部并未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法定代表人基于其代表权当然可以掌管公司公章。
//
在这里我们需要回归到一个问题:公司内部规范化程度。其实很多争议和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内部管理中有太多的灰色地带,让大家没有边界感,每个人都想伸进灰色地带,因此容易产生争议或纠纷。
02
财务总监系由小股东委派,
但被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赶走,
如何处理?
正如文初大摩前面提到的案例,若财务总监由小股东委派,向董事会报告,但大股东作为总经理、董事长,利用其控制权把财务总监“干掉”了,此时总经理能否单独任命财务总监?这是不能的,如果其负责的话就违反了勤勉忠实义务,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大股东甚至违反了股东之间的协议约定。
因此,按照规则来讲,前述案例中,不管大股东以何种事由“干掉”财务总监,甚至恢复原来的职务或者重新委派,这都是小股东的权限,不应该由大股东来处理。
//
这个案例大摩是怎么处理的呢?
坦白说,财务总监被“干掉”往往不是因为财务总监真的做了什么损害公司的行为,如果是做了损害公司的行为,被解雇是正常的,小股东重新委派就好了。
“干掉”财务总监,往往是股东吵架采取的招数而已,是战术的安排。此时一般会上升到股东会层面来进行战术处理。基本上大股东和小股东都在相互出招,边打边谈,最后目的要么分家、要么退出、要么清算等。
03
法律顾问精细化总结
关于「公司财务规范」,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总结,大摩一共讲解了实务中常见的两个问题:
2、财务总监系由小股东委派,但被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赶走,如何处理?
//
其实核心不是“人”不是“公章”也不是“印鉴”,而是财务管理的内部规范化问题。
大摩在投资并购中,每次设计安排《共同投资合作协议》时,对于财务问题基本上都会加入这个安排:要求公司每个月向每位股东提供财务报表,实现财务透明化。股东之间发生争议或纠纷,往往是因为利益,而利益争议往往是因为财务不透明而相互猜忌或人性恶念造成。
实行财务信息透明化,可以减少股东之间的猜忌和争议。大家想想,每位股东都看到报表,如果报表有异常的话股东自然会提出查账,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逼自律的方式,让公司的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
04
「经营管理」法律保障文件
在「管理规范」这一章,大摩一共和各位商业经营和企业聊了三个关键点:董事高管权限、证照公章、财务。董事高管属于“人”,通过“人”来控制公司;证照公章是“物”,通过“物”来控制公司;“财务”属于公司管理核心。这实际上是公司内部自治安排。
那么,这3part内容落地的文件靠什么?大摩多次提到几个关键词: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需要这些文件进行规范,具体落地就需要看管理制度。
股东之间之所以会发生纠纷或经营管理出现很多问题,往往是因为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或管理制度做得不够规范。
//
今天的分享到此,下一节将与大家一起聊聊「损害股东利益」这个话题。希望这20年来处理股权问题的实战经验和案件复盘,能帮助商业精英和企业了解法律思维认知,在投资合作中不掉坑,持续合作共赢!
扫码联系摩金
0756-336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