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法律深研 | 新能源供应链“断供索赔”实战指南:从条款漏洞到风控体系
2025-02-20
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4)》,当下新能源车企行业,供应链纠纷已成最大隐形成本;前不久跟一家上市公司法务部交流时,也探讨了当前行业这个热门话题。 成本压力与账款拖欠:品牌公司(例如一些车企)通过压价、延长账期转移成本压力,导致供应商利润压缩甚至偷工减料,部分头部品牌公司拖欠供应商款项超千亿元。 海外扩张与合规挑战:供应链企业面临海外建厂成本高、技术合规风险及金融支付问题,加剧了国内价格战背景下的合作矛盾; 也因此,供应链断供索赔越来越成为关系行业生存的亟待解决的风险管控问题。 在全国各地尤其包括珠海金湾、常州溧阳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带,企业法务负责人普遍面临两大灵魂拷问: 如何把“不可抗力”,从对方的免死金牌变成己方的索赔利器? 当断供已成事实,怎样在48小时内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本质是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与商业博弈能力的双重较量。 大摩结合多年来服务三百余家优质企业的实战经验,拆解供应链协议中最致命的5大法律漏洞及破解之道。 断供纠纷三大核心诱因分析 1.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2023年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10万元/吨,直接引发29起长期采购协议违约纠纷(数据来源:上海有色金属网)。由于合同普遍缺乏价格联动机制,采购方平均损失回收率不足25%。 2. 技术参数认定争议 某电机供应商提供的实验室数据与量产产品能效差异达18%,导致整车企业损失上市窗口期,法院最终以“技术标准约定不明”为由驳回1.2亿元索赔。 3. 地缘政治风险传导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实施后,3家中国电池企业因“敏感实体清单”问题遭单方解约,因合同未设置政策风险防火墙,仅追回合同金额的31%。 不可抗力条款的五大常见漏洞及应对策略 漏洞一:风险预见性条款缺失 问题:92%的合同未明确“签约时已知风险不适用不可抗力” 案例:某企业明知供应商所在国将实施出口管制仍签约,法院判定不构成不可抗力 解决方案:在合同中列举签约时已知的行业风险(如原材料产地政策、技术认证周期等) 漏洞二:通知程序不规范 问题:微信通知未公证、邮件未留存原始载体 案例:某车企因供应商微信断供通知未公证,损失6000万元索赔权 解决方案:约定通知须通过EMS公证邮寄+备案邮箱发送,7日内补交官方证明文件 漏洞三:替代采购责任不明 问题:89%的合同未约定供应商协助寻找替代源的义务 法律后果:受影响方未及时减损需自担扩大损失(《民法典》第591条) 条款设计:明确供应商应在24小时内提供至少3家替代供应商信息 漏洞四:损失分担机制失衡 行业痛点:接受“不可抗力全免责”条款导致间接损失无法追偿 判例指引:最高法明确违约方需承担必要的减损费用 改进方案:约定直接损失(原料报废等)及间接损失承担机制安排 漏洞五:合同解除权失控 风险点:未约定不可抗力持续时间上限 解决方案:设置双重解约触发条件(持续超90日或累计影响超60日) 纠纷发生后的实战操作要点 0-4小时: 通过EMS向注册地址发送《履约催告函》,抄送对方高管及投资人 4-12小时: 通过中国贸促会申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 12-24小时: 启动替代采购程序并公证签约过程 24-48小时: 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三步构建主动防御体系 第一步:协议健康度诊断 内部法务部/外部精英律师智囊团+AI人工智能服务: - 5分钟快速识别条款漏洞 - 自动生成高风险项整改建议 第二步:动态条款设计 1. 价格波动响应:设置20%价格波动自动触发协商机制 2. 技术参数固化: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盖章的量化标准 3. 政策风险分配:按供应商所在国风险评级调整责任比例 第三步:全流程证据管理 签约阶段:保存供应商资质文件、技术承诺书 履约阶段:每月固定日通过公证邮件确认履约进度 纠纷阶段:72小时内完成证据链公证保全 广东摩金律师事务所,精英律师智囊团,12年深耕行业法律实务 面向新能源行业企业提供:供应链协议审查|跨境索赔诉讼|不可抗力证据链搭建等专项法律顾问服务、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以及争议诉讼解决服务。 【扫码联系大摩,咨询会诊或合作交流】 关于摩金 MORE&KING 一家专注为企业和商业精英提供法律服务的精品律所 摩金,为超过300家优质企业和众多商业精英提供精细化法律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人资合规梳理】、【常年法律顾问】、【专项法律顾问】、【争议诉讼解决服务】;从2013年成立以来,坚守务实、认真、勤奋的专业服务理念。 服务领域 劳动人事 商业合作 公司股权 投资并购 知识产权 经营合规 税务外汇 涉外跨境
扫码联系摩金
0756-336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