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企业用工秘诀: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你了解多少?

2024-05-22



传统用工模式下,企业面临招聘、培训、薪资、福利等固定成本。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新型用工方式越来越被企业所接纳。


新型用工模式,如灵活用工、众包、共享员工等,允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或减少员工数量,从而保持业务灵活性,其中,尤其是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这两种新型用工方式,格外受到企业关注。


新型用工模式允许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和关键人才的管理,通过寻找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员工从事非核心业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对当下普遍面临降本增效焦虑的企业而言,不失为一剂良药。


劳务派遣还是外包?一定有不少企业还傻傻分不清楚,不信先来个小测试👇🏻


Q1· 

某大型汽车制造商为了应对季节性生产高峰,请了大量的临时工人到生产线进行工作,一旦生产高峰结束,他们就会被派到其他需要劳动力的地方或结束合同。这种劳动形式属于?


制造业劳务派遣

图片

制造业劳务派遣

     制造业劳务派遣




Q2· 

某大型零售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将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给了一家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让他们负责这部分工作。这种劳动形式属于?


人力资源外包

图片

人力资源外包

     


本期大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什么是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供各位HR、企业经营者与商业精英们参考。


01

相关概念区分


劳务派遣:指劳务派遣机构与受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往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这主要是一种用工形式,员工与劳务派遣机构建立劳动关系,但实际工作在用工单位。


劳务外包:指用工单位将其部分业务或工作发包给相关外包单位,由该外包单位自行安排劳动者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工作。这主要是一种业务承揽关系,用工单位与外包单位之间存在委托合同,外包单位负责管理劳动者并支付报酬。


【大摩提醒】


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其中,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因此,用工单位在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时候,只能在上述“三性”岗位使用,不能扩大使用范围。



02

劳务派遣与岗位外包的主要区别


管理权限


·劳务派遣:被派遣劳动者主要由用工单位直接管理,用工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适用于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外包:从事外包劳务的劳动者由承包人直接管理,发包人不得直接对其进行管理。


风险的承担


·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结果不负责任,成败的风险由用工单位承担。


·劳务外包:承包人招用劳动者的用工风险与发包人无关。


资质要求


·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必须是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设立的、获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法人实体,应取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后方可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劳务外包:承包人一般没有特别的经营资质要求。


工作成果处理


·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根据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劳动者数量、工作内容和时间等与被派遣劳动者直接相关的要素,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服务费。


·劳务外包:发包单位根据外包业务的完成情况向承包单位支付外包费用,与承包单位使用的劳动者数量、工作时间等没有直接关系。


法律关系


·劳务派遣: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劳务外包: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哪个更适合企业,实际上取决于企业的具体需求和情况。


如果企业需要降低人事管理成本、拥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和灵活性,并且愿意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那么劳务派遣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企业需要解决人员编制限制、减少繁琐重复管理,并且希望将用工风险转嫁给第三方,那么劳务外包可能更适合企业。最终的选择应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因素综合考虑。


//


文末福利


别急,这里还有一个小惊喜!


大摩基于专业的法律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企业准备了一份《入职登记表参考范本》。


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我们的微信好友,就能免费领取到这份超实用的文件。


图片


如有更多用工方面疑问及其他法律问题,也欢迎扫码咨询。




扫码联系摩金

联系摩金
联系电话

0756-336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