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公章、假合同骗走300亿,京东躺枪?电影都不敢这么演
2023-11-29
何为假四件套?
假接待
假签约
假公章
假合同
先冒充京东和苏宁的员工,刻个假公章,再虚构合同和伪造应收账款债权确认文书,让金融机构信以为真,以此来骗取融资款。
一套流程下来,看似步步荒唐,但往往越大胆越能“以假乱真”,承兴系实控人罗静就靠这套花样百出的手法诈骗走了300亿元。
昔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承兴系”300亿诈骗案,过去了四年,仍有余温尚存。
11月24日,上海市金融法院再次开庭审理诺亚财富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自言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诉京东、承兴系公司及苏州晟隽等公司保理合同纠纷案。
这两期案件正是“承兴系”300亿诈骗案的衍生案件。
这此起诉中,歌斐公司要求京东及承兴控股、中诚实业、苏州晟隽等公司偿还其在“承兴系”案中被认定的全部损失35亿余元。
图|企查查
时间线拉回到“炸弹”引爆的时候,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承兴系”诈骗案的始末。
2016年6月
诺亚控股与承兴系开展应收账款债权转让业务。
诺亚想派员工去京东办公室当面在确认函上盖章,京东告诉承兴系不能盖章,但承兴系没有如实告诉诺亚,而是谎称京东业务的账期从30日改为180日。
随后,诺亚控股决定将确认单快递给京东盖章后寄回。万万没想到,这一过程被承兴系动了手脚。承兴系拦截了快递,盖上了他们造假的“萝卜章”,并成功骗过了诺亚。
2016年-2018年
在之后长达三年左右时间里,一直没被发现。
2018年6月
承兴系的员工“崔某”,佩戴京东工牌冒充京东员工与诺亚控股对接。
2018年8月
承兴系宣称,与京东有苹果手机贸易,以此欺骗诺亚控股继续帮忙融资。
2019年4月
资金方派了两名尽调人员再次来到京东调查,接待他们的依然是佩戴京东工牌的“崔某”,一番愉快地沟通后,承兴系从资金方又获得了1亿元的融资。
除了员工是冒牌的,承兴系还制作了假的京东VC网页(供应商系统)来欺骗资金方。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承兴系打造的骗局最终被诺亚控股的尽职调查人员和京东共同揭开。
根据鉴定机构出示的报告,也确定了送检鉴定机构的部分《通知确认函回执》、59张《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回执)》上的“京东公司合同专用章”印文与京东公司提供比对的样本上的同名印文不是同一枚印章盖印形成。
好家伙,承兴系这可谓是一个公司演了一整出戏,把其他人骗的团团转。
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点在于:
承兴系到底为什么能骗走300亿?
这些金融机构为什么会尽调失灵,信以为真?
对于京东这种量级的公司,他们的应收账款其实可以算是非常优质的债权,是很值钱的,也是可以拿来做融资。
或许也正是洞察了这种心理,承兴系才敢如此大胆地开启这场惊天骗局。
相关业务需要合同确认、业务面签、随机回访、账户监管等多重风控流程,你说经验丰富的金融公司会不知道吗?
肯定不是。
但什么都做了,最后又好像什么都没做,这足以证明企业在实践中还是存在较多落地执行难的方面。
不论是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相关调查,还是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或法律顾问团队开展风险管控和梳理。都应该注意:不同的客户可能侧重点也会不同,客户尽职调查,从主体审查、数据审查、风险评级到账户交易等等方面,并非静态和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在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中,实现风险管控。
扫码联系摩金
0756-3366128